法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。九月的巴黎街头,往日的浪漫气息被催泪瓦斯和燃烧垃圾的刺鼻气味所取代。一场名为封锁法国的抗议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蔓延,从首都到南部港口马赛,从工业重镇里昂到北部城市里尔,超过17万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。他们设置路障、焚烧垃圾桶配资杠杆炒股,让整个国家陷入瘫痪状态。这场骚乱导致100多所学校停课,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等文化地标被迫关闭,数百人被警方逮捕。在骚乱最严重的时刻,巴黎市中心的一家知名餐厅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。曾经以浪漫优雅著称的法国,此刻仿佛站在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中。
这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,直指总统马克龙及其政府。9月8日,由他任命的总理贝鲁在国民议会发起了一场极具风险的信任投票,结果遭遇惨败。这已经是马克龙2022年连任以来第四位下台的总理,每位总理的平均任期甚至不足一年。贝鲁的失败源于他提出的438亿欧元财政紧缩方案,这个试图削减公共开支的计划触动了法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。这场政治豪赌不仅让贝鲁失去职位,更让马克龙政府的公信力跌至谷底。
展开剩余76%法国当前的困境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辉煌三十年(1945-1975)。在这段经济高速增长期,法国GDP年均增速达到5%,快速完成了战后重建和工业化转型。但这份繁荣背后隐藏着三个关键支撑:首先是战后重建需求和马歇尔计划的资金注入;其次是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进步红利;最重要的是法国通过非洲法郎货币体系,持续从其前非洲殖民地获取廉价资源。这段时期建立的完善福利制度,包括全民医保、丰厚养老金和失业救济等,逐渐成为法国社会不可撼动的神圣契约。
1968年的五月风暴学生运动将这种社会契约进一步固化。当时席卷全国的大罢工迫使政府签订《格勒内勒协议》,大幅提高劳工权益和福利标准。自此,法国形成了独特的抗议文化——任何改革提议都可能引发大规模街头示威。如今,支撑法国繁荣的三大支柱都已消失:殖民红利耗尽、战后重建完成、制造业外流。法国经济陷入停滞,2023年GDP增速预计仅为0.7%,而公共债务却飙升至GDP的114%,社保赤字达221亿欧元。马克龙试图推行的紧缩政策,正是要解决这种低增长-高债务的恶性循环。
法国社会还面临着严重的分裂问题。在巴黎光鲜的市中心外围,分布着大量移民聚居的贫困郊区。这些社区源自辉煌三十年期间引进的北非劳工,随着产业外迁,这里成为失业和贫困的重灾区。法国奉行的普世主义政策拒绝承认种族差异,导致系统性歧视问题无法得到针对性解决。这种社会矛盾周期性爆发,如2005年和2023年的大规模骚乱。与此同时,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也在快速衰退,马里、布基纳法索等国相继发生政变,驱逐法国驻军,使法国失去后殖民红利。
马克龙政府陷入了典型的改革困境。作为技术官僚出身的领导人,他清楚法国必须改革福利制度,但法国的政治文化将妥协视为软弱。2022年议会选举后,执政党失去绝对多数席位,形成左翼、中间派和极右翼三足鼎立的局面。这种政治格局使任何重大改革都面临左右夹击,最近的政府垮台就是极左和极右罕见联手的结果。在国内改革受阻的情况下,马克龙试图通过倡导欧洲战略自主来提升国际影响力,但一个无法解决内部问题的国家很难真正领导欧洲。
法国当前的危机本质上是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危机。建立在临时性红利基础上的高福利制度已经难以为继,但固化的社会契约使改革举步维艰。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法国,也可能成为其他欧洲国家的前车之鉴。当凯旋门下的火光映照着这个曾经引领启蒙运动的国度,人们不禁要问:法国能否找到平衡改革与稳定的新路径?历史经验表明,要走出困境必须打破福利不可触动的迷思,直面社会分裂的现实。但对马克龙政府来说,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长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